在漢朝以前,人們只是根據五行納音來算命,納音即年命。這是一種粗線條的算命方法,為命理學的萌芽狀態。

八字命學始於唐朝時期,初以年柱為主體,以生年干為本命,輔以納音法推命。唐代的李虛中改以年為主,取年、月、日、時四柱推命。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為我(日主),查四柱間之五行生剋制化、刑沖會合為推命重點,並發揚光大。當今的八字推命,皆以子平法為正宗,故八字命學又稱為「子平法」或「子平八字學」。

黃妙創按:八字是一門學術,如同醫術一樣,是可以長期發展及改良下去的。

八字命學如再發展下去,下一個變化可能是四柱干支結構上的小突破,由「平面」轉到「立體(3D)」。




可有想過,如說一個「合化現象」還沒計算在内的八字,是個「干支不全」的命造,那麼,一個「立體(3D)五行干支」還未建構起來的八字,不就是個「結構不全」的命造嗎?

溫馨提示:如不能對八字「全局」作判斷,來探究或驗證「命格、喜忌」等重要議題,豈非瞎子摸象、白費心機?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