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字命學始於唐朝時期,初以年柱為主體,以生年干為本命,輔以納音法推命。唐代的李虛中改以年為主,取年、月、日、時四柱推命。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為我 (日主),查四柱間之五行生剋制化、刑沖會合為推命重點,並發揚光大。當今的八字推命,皆以子平法為正宗,故八字命學又稱為「子平法」或「子平八字學」。

正宗的八字命理學絕不迷信,也不帶半點神怪的色彩,更沒有任何奇異的力量。

八字是由「年干,年支」、「月干,月支」、「日干,日支」、「時干,時支」,共八個干支所組成(正好八個字)。每一個組合稱為「柱」,形成「年柱」、「月柱」、「日柱」、「時柱」,故八字又稱為「四柱」或「四柱八字」。以日干為我(日主,命主),查四柱間的五行生剋制化、刑沖會合為推命的重點。

大運出於月柱,陽男陰女順推,陰男陽女逆推,一組管十年運。

示例:清朝乾隆帝的八字命盤

四柱|  時柱  日柱  月柱  年柱
天干|    丙     庚     丁     辛
地支|    子     午     酉     卯

大運:
天干|  辛  壬  癸  甲  乙  丙
地支|  卯  辰  巳  午  未  申


四柱八字的起源與發展過程(轉貼)

黃帝在建國之時,命大僥氏立十天干,做為數法之用,又立十二地支,配合十天干,以為記日、記月、記年之曆法,更以黃帝登基之日定為甲子年、甲子月、甲子日。此後依天干、地支配合而成之六十組干支不斷地循環使用,中國之曆法於焉形成。

尚書中記載,洪範賢哲認為宇宙萬物,皆由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等五種元素所構成,後人常稱洪範五行。然後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文明大放異彩之時期,其中鄒衍依據王朝興衰之觀察,提倡五行相剋之學說。兩百年後之前漢末期,又有儒學家劉向與兒子提倡五行相生之學說。至此,五行生剋之論,奠定了基礎與體系。同時在漢朝時期,已將五行應用於曆法,由此可知,五行陰陽學說,已深植於文化與日常生活之中。

漢代五行陰陽學說成立之後經歷了數百年,隋唐時代以年柱論命,而至李虛中時,兼配納音方式論判,論命之水準提高了許多,但是唐末宋初之時,分為兩個方向,一是陳希夷的紫微斗數,一是徐子平設計了四柱八字,改由以日柱為主,並以四柱內五行之生旺死囚、生剋制化刑沖會合等等變化來論命運,至此,四柱八字之學術,建立了完整之體系。後人為紀念徐子平,遂將四柱八字學稱之為子平術。

宋、元兩代,除了徐火昇所集流傳於世之「淵海子平」一書之外,幾乎是一片空白。但是元代統治之近百年間,由於對外開放貿易,東西往來的頻繁,文化交流盛行,因此,明代又是中國文化大放光明的時代,中西文化交流結果,充實了中華文化之內涵,同時明、清兩代,掀起了子平術研究之熱潮,更留下的豐富的著作,以及革新性的論點,使子平論命術,更趨完美與充實。